blog 05:中国男性会在什么契机下产生女性意识 | February 24, 2021

# 因为性别

早上在读上野千鹤子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里面提到在广义的父权制之下,男性构成了一种“利益集团”。父权制度的性统治不只存在于一对男女关系中,更存在于家庭集团中男性家庭成员和女性家庭成员中。浪漫爱情也许可以让女儿从“父亲的权力”中解放出来,而另外一方面会使落入“丈夫的权力”的统治。

列维·斯特劳斯对婚姻的定义是,社会中的男性成员通过种种制度性手段合谋达成了剥夺女性成员的权利以维护其共同权益的目的。

这似乎可以解读一个现象:为什么婚礼的时候,都是由父亲牵着手走进礼堂,再把新娘的手交给新郎 —— 作为物品,新娘完成了在两个家庭(男人)间的交换和流转。所谓婚礼,只是一场财产所有人的交接仪式。

在发这篇小读书札记的时候,tg上一位朋友 @yihang egret 指出说,最近读的专业书在讲家庭暴力时也提到了“视女性为男性的财产”这方面。——“制止公共领域中发生的对女性的暴力,是因为它实际上构成了对男性财产权的侵犯,女性的父亲或其丈夫作为这种权利的捍卫者,要求国家阻止这种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法律顺应了男性的要求,而婚内强奸和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被视为男性对自己财产的一种处理方式,外人自然不能干预。”

同时,几位男性读者认为这是在”过度解读“、“太离谱了”、“以偏概全”。

想起去年弦子在海淀法院前开庭的时候,现场有很多男生。

一直以来对一个问题很感兴趣:在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儒家文化中浸淫成长起来的中国男性,是在怎样的契机下成为女权主义者的?(“女权”这个词被污名化太严重了,或者说「产生女性意识」)。

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我在生活中几乎没见过这样的男生,基本都是网上冲浪时结识的。因为就像《回归故里》里面提到:

统治阶级意识不到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群体(就如同白人不能意识到自己属于白人群体,异性恋不能意识到自己属于异性恋群体)。

阶级的无意识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阶级本身。处于priority的人,也难以意识到 priority 的存在,因为没有经历过少数压迫,也就更难去共情。对特权者来说,平等即意味着压迫。

在观察和了解了这些有女性意识的男性之后,发现无外乎是这么几种情况:

1)留学/工作(国外定居过一长段时间):亚裔身份成为白人社会里的弱势群体,亲身经历了“少数压迫”(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2)lgbtq群体:性少数身份成为性恋霸权社会里的弱势群体,亲身经历了“少数压迫”;

3)成长环境:从小由母亲或者外婆奶奶抚养长大,耳濡目染后对女性经历的“少数压迫”更能共情;

在那个12月初的海淀法院门口,有女生问: 你们男性也会过来支持,是为了什么?

为了尊严。为了个体的尊严,尊严不是名人才有,不是资本方势力方才有。生而为人,人人都有。

你来是为了什么?

为了所有撞击向巨石的鸡蛋,因为我现在太懂被逼得拼尽全力撞向石头的鸡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