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因为穿得好看就走路劲劲的了」
全民两性专家、人均情感博主
- 最近心下一凛的时刻,是手指在日历上寻寻觅觅,偶然发现8月7日就立秋了。居然立秋了。
回想起来这个夏天,好想真是什么都没做呢。没有一次约会,很少出门,懒得回消息,止痛片与头孢躺在抽屉,在三餐的闹钟里准时响起,还有病历本上医生「禁饮酒」的潦草笔记。以前会躲藏在细密汗珠里的每一场summer crush,也在今年毫无踪影。 说起夏天,我会想到大海,电影,星星,电动车的后座,晚风,音乐,人,人的心跳。那些在某个环境下建立起排山倒海的亲密关系,是属于夏天的季节限定。顺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节点,我能在长久的记忆里辨认出某年某月。我想这就是时间。
像无数个小时候不知道怎么过去的暑假。当我回想起2022年的夏天,它也在记忆里糊成了一团。没有什么节点,没有太多开心,也没有很多哭泣。
看到猫助观察安福路上的路人,说「以前上海那种消费主义魔法消失了,你不再觉得这里是具有某种豁免权的地方,没有人因为穿得好看就走路劲劲的了。消费什么都并不会带来体面和尊严。就像散落在衣服里的口罩。」
喜欢这个「走路劲劲」的描述。
小红书上有一个小女孩,意大利人,从小生活在上海,一开口就是沪腔普通话。我记得她去年圣诞走在永康路的街头,戴着西洋小礼帽,捧着一束花,穿着格子纹大衣,像一个精致的小娃娃。后来 lockdown 的时候,她仍然穿着漂亮小裙子去做核酸,和小区的狗狗玩耍,在阳台上唱歌,天真而烂漫。到了六月解封,她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前面,笔记上写 Biking with daddy,背后是一片绣球花盛开的安福路;第二条是在武康路,小女孩骑着粉色的童车,金发在黄昏里肆意飘扬,笔记标题是Biking in Shanghai。
只是很快,这两条笔记之后,背景马上就变成了佛罗伦萨和特雷维索,我想他们也许回到了家乡。那个新增数字可怕但一点都不可怕的地方。
最近一条笔记,是小女孩站在巴黎铁塔下面,穿着碎花衬衫和浅色牛仔裤,指着背后的铁塔开心地笑。评论区有人问脚上那双粉色鞋子哪里买的,博主回复说,They are from a small shop in Shanghai, at the corner of Fuxing west road and Wulumuqi road.
那一刻我觉得好神奇,他们回到了意大利,去了伦敦,现在又到了巴黎。但还是能马上回答出,脚上穿的这双鞋来自于复兴西路和乌鲁木齐路的角落。
因为住得近,我在上海街头见过这个小女孩,漂亮可爱到让人过目不忘;我也路过过那家鞋店,它很小很窄,一次只能过一个人。
昨晚在 YouTube 上刷到 mike 的视频,说自己连夜搬家决定离开上海了。他是一个在上海的美国人,往期视频总是激情活力,神采奕奕,最近几期掩饰不住被反复折磨后的精疲力尽。他的评论区有人说,抛开政治,大家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普通人,不论作出什么选择,都不该被苛责、嘲讽,毕竟最终面临的风险都是自己在承担。
最近总是会有种「上海变成空城」的错觉。因为身边同温层润的润,逃的逃,回老家的回老家,去大理的去大理,但凡有条后路可以选,大家都不想无心再继续了。
两周前我回了趟老家,那时上海正好又出了KTV感染。但我发现只要我离开上海,密接、感染、阳性、转运、方舱,这些词语都变得十分虚无缥缈。上海人无法不时时刻刻紧绷着神经,密切追踪着这些延续了无穷无尽时间的坏新闻。一次排队捅嗓子,一个喇叭,一通电话,一次上海发布,你的生活就可以被瞬间摧毁,你无法不活在恐惧和紧张中。
但你只要离开上海,就可以轻飘飘变成一句「听说上海又开始了?」
整个 lockdown 时期,我很少有朋友来「慰问」情况问东问西。我非常感激他们默契的「不打扰」,没法共情,真的没法。
就像你在热锅里倒了油,只要一盖锅盖,就永远不知道里面在沸腾着什么。你当然没必要把锅盖打开,跳进去,亲身水深火热的地狱;但至少可以不用盖上锅盖,捂上耳朵,闭起眼睛,然后点开聊天框 ——
「听说解封了?」 「听说又封了?」 「啊真的假的,怎么会这样…」
我之前说博文老被一些平台被判定为「两性情感领域」,活生生被404删成了「情感博主」。今天忽然明白了,也许这个「两性」指的是阴性和阳性。由此可见,上海人民在被封了这么久天天全民核酸后,已经全民两性专家、人均情感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