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03:clubhouse为什么不能让人们的话语权更平等 | February 21, 2021

#Clubhouse 人间观察

今天听了不合时宜新一期关于 clubhouse 的节目,里面聊到「普通人的话语权问题」很有趣。

飞猪说,大部分用户是冲着 moderator 来听的,大家并不喜欢听普通人的发言。

有一个数据是,一个房间有2000多人,如果邀请普通观众上来发言,超过一分钟,房间人数就会下降300;如果遇到大家不爱听的speaker上来发言,人数就会掉到500--也就意味着会有1/4的离开房间。

还有一个小实验是,他们先尝试了主持人主导8成时间,观众2成时间;然后当把它反过来的时候,发现下面的观众几乎要跑光了。

什么造成了这种差距?突如其来的吃瓜群众还没有衔接上语境,还是普通人的故事不够吸引人?我觉得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普通人的表达能力太差了。

当然,这不能怪普通人啦。艺术家、媒体从业者因为工作关系,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speak out的状态;再加上受过严谨的人文学科系统训练,做公众表达自然会很流畅严谨。还记得当时看十三邀,许知远对话罗翔那期,两个90年代理想主义遗民用着拧巴的长难句去对话,真是太迷人了。

而普通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之前做那个「女生搭建自己support system」room时,尝试去找普通人做co-host。有几个女生对话题很感兴趣,但在我发出邀请后又马上会露怯——我不行/我没有经验/我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过话/算了吧....etc

我其实也是一个口头表达能力很差的人。

多人聚会的时候永远缩在小角落里,安静如鸡地人间观察;之前在b站拍了个vlog,旁白给这个4万点击量的视频贡献了不少点击量(确实也有很多观众反馈文案很好)。但这些其实没有一句是临场发挥,都是笔记本上修改过无数次的文字稿;包括早上录了一期播客,也都是先事无巨细写文字稿。

真是有点挫败啊...(._.)

大一的时候问一个文笔很好的学姐,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学姐回答,每天都坚持去写一点东西,文笔就会慢慢锻炼起来。她是早年很有名的人人写手;转战知乎后又迅速聚拢了一大波观众;后来离开知乎去了微博,现在也是个小有名气的博主(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这个ID,微博“推拿熊”) 。 ps:很多人对她颇有微词,我在这里不讨论别的,单说表达能力。

后来和咪蒙下面一个内容总监(应该是二把手了)吃饭,她说自己很佩服咪蒙,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了,好词好句摘抄本堆了小山那么高,是她见过最多的。 ps:不评价咪蒙价值观,单说文字把控能力。特别是早年在豆瓣的一些影评,非常真诚细腻。

最近看到一个学古典学的友邻广播,说「如果想要练习学术阅读和表达的话,一个(其实不太)简单但又容易着手的办法就是,写豆瓣读书的350字短评,尽可能清楚地介绍一本书的观点、论证、争议,以及可能的问题,我是觉得这样写,不仅是学术写作上能受益,可能生活中其他相关的方面也能提升不少。」

天赋很重要,但是刻意训练也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