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诞生以来,普通人拥有了在网络上创作内容、公开表达的机会,很多人因此被更多人看见和喜欢,在网络世界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花园和同温层。
但另一面,开放透明的网络环境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附近”以外的世界,当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看见了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和自己认知以外的事情时,质疑、谩骂、争吵也因此诞生,有时还会进一步发展为网络暴力。
作为在互联网红利期成长起来的内容创作者,在接近10年的公开表达中,我们经历过怎样的网络暴力,又如何消解网络暴力和恶评对自身的影响?
本期节目,聊聊我们所经历过的网络暴力,以及对当下网络环境中,不同中心化平台的观察与反思。
以上是来自于林安写的shownotes, 谢谢她!
本期主播:
- 林安:内容创作十年,文字、视频、音频多栖发展,热衷观察记录生活并在网上讲废话。 做了一个人物采访专栏《100个不上班的人》(至今仍在填坑中),出过一本书《只工作,不上班》。全平台都叫「林安的会客厅」。
- 早见:blogger/vlogger/podcaster, 巴厘岛数字游民中。人间观察者,内容不垂直
时间线:
- 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算网络暴力?一次广东之行引发的“网络暴力”
- 从“内容创作者接广告被骂”看国内平台的内容变现模式
- 面对网络暴力和恶意解读,坦荡者无畏
- 平台中心化时代互不联网,那我就全平台分发手动去中心化
- 作为女性博主遭受过哪些网络攻击
- 内容垂直之殇:真实自由的表达,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 算法推荐流机制下,我们fo的是账号,而不是真实的人
- 平台的信息流推荐如何影响我们的交友方式
- 隐藏在平台背后看不见的手:人造潮流与流行趋势
- 及时反馈型设计,在无意识中引发创作者焦虑
- 豆瓣是缩在角落的自言自语者,小红书是拿着大喇叭的导游
- 有了互联网后,我们的亲密朋友都来自网络
- 文字、视频、播客,不同装置的表达对于创作者有什么区别
- 创作者在什么状态下比较有表达欲?什么时候又会丧失表达欲?
- 糟糕的网络创作环境下,坚持表达输出的理由
后期:
- 林安
播客中提到的资料:
- 书:《同意》、《女性小传》
- 播客:声东击西《网红,主播们的斗兽场和人造网络景观》
BGM:
- Galimatias - Major Crimes & Unicorns
- 汤文杰 - 凪的新生活/风平浪静的闲暇OST
SNS
- 🌏 个人网站 :https://hayami.typlog.io/
- ✍🏻 Telegram :https://t.me/hayami_kiraa
- 😈 微博/b站/小红书/即刻:@早见hayami
- 📋 公众号:Hayami
- 👬 Instagram/Twitter:@hayami_kiraa